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党中央的统筹下,经济发达的上海积极支持江西苏区、老区经济建设。上海的钢骨伞厂辗转迁到了江西共大五金机械厂内,资本家黄博文也来到江西共大五金厂,担任副厂长,带来了当时一流的制伞技术和设备,在全国也很有名气。
1964年6月,共大五金机械厂的制伞车间厂成立,拥有成熟的生产布伞的技术。因为是计划经济,生产物资紧张,故布伞产量不大,年生产量为1449打(一打为12把)布伞,难于满足江西市场,产品很紧俏。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我国最早的都是竹骨布伞或竹骨油布伞。在那时钢骨布伞(也叫洋伞)是个新鲜事物,前途很大,市场很好。为此,1970年学校决定将布伞车间从江西共大五金机械厂划出,单独成立“江西共大布伞厂”,重点开发钢骨布伞。
当时生产的钢骨布伞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油黑布的雨伞,主要用于雨天使用;另一类普通的布伞,不刷油,供晴天遮阳。伞分为三个规格:直径为55厘米、60厘米和65厘米。
上世纪70年代,共大布伞厂年产量为30万把以上,80年代最高达50万把,在厂职工200多人。80年代之前企业效益比较稳定,每年都会向学校上交利润。
当时江西共大布伞厂生产的钢骨布伞,是江西省唯一生产此产品的工厂。因为产品太俏,本厂职工都很难买到布伞。大部分布伞都销售在江西,少部分产品销往上海。江西省委省政府也用共大布伞赠送贵宾,有时还会参加各种博览会和各种省际产品交流等。共大布伞成为江西省对外产品交流的一张靓丽名片。
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初,曾有共大人去上海出差,买了几把“上海伞”回来赠送亲友,到家后打开商标一看,却是江西共大布伞厂生产的,可见当时江西共大伞厂的名气有多大!为此江西共大人很骄傲:“共大晴雨伞,名气响当当”。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更名为“天博·(中国)官方网站”, “江西共大布伞厂”更名为“江西伞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有企业改制,在市场经济下,江西伞厂没有及时进行产品更新和开发,工厂开始不景气,于2000年停产。
傅老同志保存的1979年江西共大布伞厂生产的钢骨布伞
作者:档案馆 刘庆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