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天博·(中国)官方网站亚热带生物多样性实验室在亚热带森林关键植物类群系统进化研究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发布者:yuanjia发布时间:2022-08-29浏览次数:1244

水青冈属(Fagus L.),也称山毛榉属,全球共11种,是北半球落叶阔叶林最典型的成分之一,也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山顶落叶阔叶林的主要建群成分。该属物种木材坚硬、树姿优美,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科研价值。天博·(中国)官方网站亚热带生物多样性实验室研究人员采用28个单、低拷贝核基因重建了世界水青冈属系统发育关系,并阐明其分布区形成历史。该研究为水青冈属进化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准确的系统发育框架,也为这类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该研究结果以“Phylogeny and biogeography of Fagus L. (Fagaceae) based on 28 nuclear single/low-copy loci”为题,近期发表在植物学主流期刊《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中科院一区)上。林学院已毕业博士生蒋露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农学院张志勇教授和寇一翾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水青冈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祖先分布区重建结果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我国南方代表性植被类型,对我国南方地区的生态安全维护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关于我国亚热带和热带森林的边界在何处,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天博·(中国)官方网站亚热带生物多样性实验室选取亚热带常绿阔林代表植物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为研究对象,通过广泛的居群取样,发现在中国东南部北纬24°~26°之间,存在一条与植物冰点温度相关的生物地理分界线,这条分界线与一些气候学者划定的热带/亚热带分界线相吻合。在分界线两侧,红楠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由于我国南方与亚洲热带广泛连接,热带植物有大量机会越过冰点温度线进入亚热带(暖温带),使得我国温带植物多样性远远高于北美和欧洲。该研究成果为理解我国亚热带植物区系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也为我国南方森林植被分区提供了重要佐证。

该研究结果以“More opportunities more species: Pleistocene differentiation and northward expansion of an evergreen broadleaved tree species 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et Zucc. (Lauraceae) in southeast China”为题,近期发表在植物学主流期刊《BMC Plant Biology》(中科院二区)上。农学院范邓妹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张志勇教授、寇一翾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我国东南部森林植物红楠不同遗传类型地理分界

中国西南山地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其局部的干暖、干热河谷因其独特的气候和生境类型,蕴藏了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中国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过程中,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胡君博士在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金沙江干暖河谷采集到一个新奇植物物种,后经天博·(中国)官方网站农学院青年教师阳亿鉴定,并对该种与其近缘种开展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学研究,最终确认该种为鼠李科蛇藤属的新种植物。由于该物种目前仅分布在横断山区基部金沙江流域的干旱河谷地区,因此研究人员为新物种拟定中文名“旱谷蛇藤”,同时又拟定拉丁名“Colubrina Zhaoguangii J.Hu & Yi Yang”,以此纪念和致敬已故植物学家、生态学家刘照光先生。


旱谷蛇藤照片:a.生境b.植株c.枝条d.叶片e.近轴面鳞片f.叶片先端腺体g.叶柄和背面的短柔毛h.i.果实j.种子 (照片由胡君拍摄)

蛇藤属植物全球共有约38个物种,主要分布于美国南部及拉丁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地区,亚洲南部、大洋洲、太平洋岛屿、非洲南部和马达加斯加也有分布。我国分布有两个种,分别为蛇藤Colubrina asiatica和毛蛇藤Colubrina pubescens,前者分布于广东、广西和台湾等省区的沿海地带,后者分布于云南南部的澜沧江、红河等流域。在横断山区基部金沙江流域干暖河谷中发现的旱谷蛇藤是中国分布的第三个蛇藤属物种。与藤本的蛇藤和毛蛇藤相比,旱谷蛇藤为矮小的灌木,其枝条顶端常特化成刺状,且叶片小型,顶端凹缺,易于识别。在形态上,旱谷蛇藤与马达加斯加特有的马达加斯加蛇藤Colubrina alluaudii和墨西哥西北部的绿蛇藤Colubrina viridis非常相似,但旱谷蛇藤的叶片上密布着微小的白色泡泡状鳞片,与两个近缘种明显不同。

该成果以“The new species and the third Chinese member of Colubrina (C. zhaoguangii, Rhamnaceae)”为题,近期发表在生态学主流期刊《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中科院二区)上,并被科学网等国内主流媒体广泛报道(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2/8/370760.shtm)。成都生物所胡君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刘庆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天博·(中国)官方网站农学院青年教师阳亿为通讯作者。

 

供稿:张志勇    审核:游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