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在农村实践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奉献”,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2023年6月28日至7月4日,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微光童行”文明实践服务队来到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杨梅村,开展“青春向党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谱写微光童行新篇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身助农前线,服务乡村振兴
炎炎夏日,队员们来到丝瓜大棚,通过杨梅村致富带头人王师傅的讲解,了解到这小小丝瓜的另一面,别看它不起眼,却是农户们致富的宝贝。听罢队员们拿起剪子、箩筐投身田间,体验三农、服务三农,帮助农户们采撷果实,随后来到杨梅村特色产业“烫皮”场,托起一板板进行晾晒,队员们用活力和干劲为乡村振兴注入力量!用耕劳与汗水在乡村热土上浇灌青春之花,立足乡村振兴舞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彰显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心支教授课,助建童心港湾
“姐姐,你好漂亮!去年那个宏宇姐姐、蔡蔡哥哥还会来给我们上课吗?……”随着孩子们的疑问,队员们以“眼疾手快”、“听口令”等破冰游戏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并开展了红色教育主题课程,带领孩子们用彩色卡纸制作红军长征途中的帽子、衣服、鞋子等,用油画棒画出了五星红旗、中国共产党党旗,志愿者们声情并茂的讲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带领孩子们唱响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并集体朗诵《可爱的中国》。这一系列课程从“一点红”发展到“一片红”切实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杨梅村小学课堂。
快乐过暑假,安全不放假。正值夏季队员们细致讲解防溺水安全的重要性,以防溺水和文明养成为主题,通过播放安全教育短片,在孩子们的心中拉起了一道生命安全红线,树立文明思想,外化于行,健康活泼茁壮成长。
寻访峥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
北有延安,南有池江。队员们先后来到梅岭三章主题展、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刘伯坚烈士墓、陈毅故居,寻访那段峥嵘岁月。在纪念馆展厅内,一件件文物无声诉说着风雷激荡,一条条线路周折显现着鏖战艰阻,一尊尊塑像肃然折射着崇高理想。探访陈毅故居时,队员们有幸见到了守护陈毅旧居二十余载的周篮嫂次子——88岁的刘士华老人。在游击战争期间,周篮嫂冒着生命危险,为受困山上的红军战士们运送粮食药物,将受伤的陈毅元帅接到自家养伤,刘士华以一个亲历者的视角,把当年的故事讲述给后人,传递着这份感人至深的军民情,激励着后人追寻先辈英灵的脚步,不断奋进。队员们为烈士敬献花枝,立志用红色基因砥砺自己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基垒石。
爱空巢老人,拓宽敬老内涵
“人字山墙的青砖绿瓦屋,飞檐和亮堂的铺着大麻石的天井”这是独居老人王大爷的家,王大爷行动不便在这里已经居住了几十年了。队员们了解了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后主动来到王大爷家,与老人话家常,扫地、抹桌、打扫庭院、清运垃圾。“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队员们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将暖心服务送到了老人身边,营造了孝老爱亲的温馨氛围。
扬文化经典,增强文化自信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乡村孩子们近距离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队员们向小朋友们介绍了国粹京剧的起源和发展,了解京剧的重要地位以及行当分类,通过学习,孩子们了解了脸谱的不同的含义:红色脸谱象征忠义;黑色脸谱代表刚烈;白色脸谱表示奸诈多疑……通过学习孩子们对戏剧传统文化充满兴趣,并用笔墨勾勒,色彩渲染,用心绘制了一张张颜色各异的脸谱。这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素养,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孩子们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未来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供稿:罗强 审核:胡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