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这是基于粮食战略价值作出的重大判断,充分体现了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11月17日至19日,由天博·(中国)官方网站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和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乡村振兴”论坛暨“粮食安全与农业强国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召开。此次研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指示精神,邀请“三农”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农业企业有关方面共260多人参加,与会嘉宾围绕“粮食安全与农业强国建设”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课题。
始终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 程国强教授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研究我国粮食安全需要联系全球粮食安全。早在2015年,联合国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就提出“零饥饿”目标,然而,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冲突、贸易限制、粮食金融化与粮食贸易集团化等因素影响,全球7至8亿人仍面临粮食安全挑战。若粮食安全形势继续恶化,全球距实现“零饥饿”目标将越来越远。
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实质是分配结构问题。也就是说,当全球粮食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依赖国际市场的发展中国家将受到巨大冲击,陷入买不起粮食的危机。
可见,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因此,应对粮食危机必须坚持不懈加强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农产品供给体系建设;坚持立足国内保障主粮供给方针不动摇;强化粮食公共储备与应急体系建设;坚持农业对外开放;推进小农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强化农业制度供给,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集约化与产业化;提升在全球农业食品产业链中对国外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的能力与可控性,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 杜志雄研究员
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城乡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两大支柱。而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处于这两大战略支柱的中心和节点位置。
进入新发展阶段,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要统筹好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权益的可获得性;要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工更多参加所在社区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质量、生活品质、融入程度;要加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支持力度、将建设用地指标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较快的地区与城市倾斜,重点支持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多的县城;对于已进城、有就业和收入稳定的农业转移人口,实施分类施策,协助他们实现真正市民化;要在稳慎前提下,加快农村“ 三块地 ”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多措并举,增加城镇就业机会 。
长期而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需要形成和建立包括农民在内的城乡人口就业、居住的自由迁徙、不以居住在哪里为前提地公平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坚持农业经济底色,增强应用经济特色,守正创新服务农业强国建设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副院长 刘承芳教授
服务国家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和农业强国等重大战略,农业经济工作人员责无旁贷。
如何提升农业经济工作人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和水平?建设完善的农业经济学科体系至关重要。具体来说,要按照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的要求,促进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要坚持以中国传统、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作为学术话语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标识性学术概念,加快中国学术走出去步伐;深化人文交流,在博采众长中形成中国学术的大视野、大格局;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智库,为推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提供支撑。其中,农业科技出版物有助于科学研究和创新引领,能够启发科学创新的新思路、新方向,并有助于掌握学术话语权和学术成果鉴定权。
种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天博·(中国)官方网站副校长 贺浩华教授
在2021年7月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会议中审核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说明我国种业振兴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江西粮食商品率达60%以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间断为国家提供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大米外销量居全国第1位,可以说,江西水稻产业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种业振兴,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措施加快构建现代种业体系,推动江西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跨越。目前,全省粮食和农业用种保障有力、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提升、种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全省粮食连年丰收,良种功不可没。
新形势下,聚焦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的水稻育种目标,作为水稻育种专家,将带领团队坚持问题导向和市场需求,聚集水稻种业战略性、方向性等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环节,开展水稻重要农艺性状有利基因挖掘与育种材料创制、实用性不育系培育、新品种选育及轻简高效繁育与生产技术配套与推广的协同创新与合作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用种业强“芯”,赋能乡村振兴。
构建综合农事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稻作供应链生态服务
——江西鄱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总经理 刘家兴
作为农业科技企业,技术、管理、品牌和服务四个方面影响着企业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当下,引入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构建综合农事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稻作供应链生态服务对农业科技企业发展大有裨益。
以江西鄱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鄱谷农业)为例。在技术层面上,鄱谷农业采用精量稀播育壮秧、农技实验/品种筛选技术、油菜育苗移栽技术、SOP农业技术标准化等技术;在管理上,明确各部门分工,采用协同作战的战略;在打造品牌上,以差异化产品切入市场,建立品牌,扩大价值,善用新式媒体,打造产销平台以及 Online线上新媒售加off line线下合伙人模式;在服务层面,构建涵盖物流、信息流等于一体的智能农业数字管理平台,创造更好的产业环境,吸引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才从事原粮生产,让“ 种田的”以自己为傲。
让“最好的富硒农产品在江西”唱响全国
——天博·(中国)官方网站经济管理学院 朱述斌教授
富硒产业产品附加值高且投入少产出高,容易复制推广,因而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抓手。目前, 全国许多地区已开始发展富硒种植业,发展势头迅猛。
江西富硒土地资源丰富,为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近年来,江西先后支持成立了江西省富硒农业研究院、江西省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江西省富硒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多个省级富硒科研平台,专门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富硒功能农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动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江西富硒农业产业已初具规模,富硒农产品已经成为江西“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市场的又一核心竞争力。随着江西富硒食品相关标准体系逐步健全,各地富硒产业发展热情高涨,江西富硒农业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建议通过摸清硒资源分布、打造重点区域、支持重点产业、扶持重点企业、攻克重点技术、树立重点品牌、政策重点保障等举措,推动富硒功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走出一条高标准、高品质、高效益、强龙头、强技术、强品牌、强管控的富硒功能农业发展之路,让“最好的富硒农产品在江西”唱响全国,为打造乡村振兴样板之地提供有力支撑。
供稿:经济管理学院 审核:翁贞林